(七)積極籌設「亞洲太平洋原住民神學與文化研究推廣中心」
有鑑於台灣原住民族群在民族的特性、人種、文化習俗、語系、宗教禮儀上,皆與南島民族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本院積極籌設「亞洲太平洋原住民神學與文化研究推廣中心」,盼望藉此從事有關南島文化的各項研究,也把台灣原住民族的神學覺醒、民族的自決與認同、土地的倫理、宣教神學等,跟南島民族的教會分享。其實,台灣原住民的社會運動,跟國際原住民族的社會運動關係密切。普世教會協會「族群平等」之神學,與聯合國聲明的「民族自決」等普世價值,鼓舞了世界原住民的覺醒與自決運動,也促進台灣原住民族的自我認同。此外,聯合國特別把1993年訂為「國際原住民年」,以呼籲各國政府重視原住民族的人權與自治,並且一年一次舉辦「聯合國國際原住民會議」,討論如何保障原住民族的人權、教育、文化、傳統習慣、土地、經濟、自治、自決、語言、政治的參與,這也激勵了台灣原住民的心志。本院期盼藉此中心之設立,能夠協助本院師生參與國際原住民社會的運動,拓展神學教育的國際視野,進而也參與國際原住民社會的運動。期待有朝一日,本院可以成為南島民族社會與宗教領袖的訓練中心。
(八)高標準人格養成的「 神學教育」
神學教育當以高標準、高水準的目標來訓練神學人的品格。也就是說,神學教育也是一種人格的教育,是在型塑有膽識、有使命感、有愛心、有信心、是非分明、有正義感、負責任、肯吃苦、樂於服務和奉獻,以及追求神聖生活之品格的傳道人。這就是為什麼玉山神學院一開始就重視用勞動服務來美化自己的校園,以培養神學人勞動工作的責任、耐力來改造生活環境之精神,又「每學期舉行三天的勞動服務,培養勞動、服務、奉獻之精神。」為此,玉神人常常以「不怕風,不怕雨」為玉山神學院的精神為榮。當然這不是說,要對抗或宰制自然,乃是要「勞其體膚,苦其心志」地訓練出負責任,不怕吃苦、樂於服務、犧牲奉獻之品格的傳道人。這樣高水準的人格教育,無非是要使原住民的傳道人培育出如同使徒保羅所說的:「別讓人小看年輕。無論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和純潔各方面都要作信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