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神展望
 



玉山神學院盼望在目前所推行的事工基礎上,朝著下列的方向來努力

(一)加強神學院與地方教會或教會事工機構之合作

作神學是每一個基督徒的職責,也是基督徒社群的義務。我們期待神學院不會離開地方教會的現況來作神學,也期待地方教會和事工機構認真作神學反省。神學院與地方教會或教會事工機構之間若能在神學反省方面做更好的合作,必然會有助於上帝國福音的宣揚。

(二)強調關聯與整合的神學教育方法

神學教育的方法不應該是「灌輸知識」,而是「分享、啟發信仰的了解」,因此,我們的神學教育方法至少要注重以下幾種關聯與整合,即(1)普世的脈絡和本地實況之關聯與整合,也就是全球的因素和地方的變化之關聯與整合。(2)見證福音和開放性的宗教對話之關聯與整合。(3)聖經詮釋與社會、文化等處境之關聯與整合,落實從原住民社會、文化詮釋聖經的神學方法。(4)宣教與社會倫理之關聯與整合,即明白個人的心靈和社會結構息息相關。耶穌的福音是與人所有生活領域相關的福音。

(三)離心式與向心式並用的神學教育方法

玉神要繼續推動「向心式」(centripetal)與「離心式」(centrifugal)並行的神學教育。「向心式」就是以玉神校區為中心的教育方式;「離心式」就是離開玉神校區,到各地從事神學教育。兩式並用的方式,就是除了目前在玉神校區實施的正規神學教育,和以神學院為中心的教牧進修班等教育方式之外,神學院和地方教會,以及其他參與神學教育的機構或單位合作,進入基督徒社群、世界來從事神學教育。我們深信,當神學院積極推動向心、離心式並行的神學教育時,神學教育機構和信徒間的雙向互動一定會增強,神學教育的果效會擴大落實。

(四)興建【綜合大樓】

過去六十餘年,玉山神學院培育許多傑出人才,並在台灣教會和社會中服務,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近十年來,玉神為提昇原住民之神學教育,和校內讀書環境,並配合圖書館的電腦化,原禮拜堂改為圖書館,部份教室改為臨時聚會場所。此外,這幾年學生人數亦有所增加,原有教室也不敷使用。因此,本院計畫興建綜合大樓,此一新建硬體工程主要包括禮拜堂、原住民神學與文化圖書館、階梯講堂、研討室、視聽教室、行政辦公室等空間和設備。 期盼此一建築能讓全校師生聚會和上課都有合宜之場所,也讓本院可以經由更為完備的教育設施,來研究與推廣原住民神學和適合於原住民社群或部落之宣教事工,以及推動各種相關於原住民社會發展和教育的課程,為台灣原住民社會和教會做更多和更好的服務。

(五)申請立案,以擴大神學教育的空間

儘管神學教育對原住民族的社會有它的貢獻、責任,但是由於社會變遷急遽,人們的價值觀也隨之改變,原住民社會的需求亦變得很現實。也就是說,在重視文憑的社會裡,無論是原住民教會,或是原住民社會,都很重視國家教育的認證。現在教育部已完成了神學院立案之相關法令的修訂,並且也很尊重神學院教育的自主性。因此,為了因應原住民教會與社會的期待,本院將積極爭取立案。這不但可以促進社會對神學教育的觀感,也將擴大神學教育對社會教育的空間,以避免神學教育被社會孤立,失去了對社會可能展現的影響與貢獻。

(六)設立原住民族文化與社會發展基金會

本院的神學教育,與原住民族的社會、文化是不能分割的。玉山神學院的神學教育,也是為原住民的教會與社會而存在的。所以,對原住民族的社會發展,以及原住民族文化的研究,一直是神學教育的重點之一。為此,本院將積極籌設「原住民族文化與社會發展基金會」,以推動相關原住民文化與社會發展的各項事工,如原住民族的自治、「還我土地」運動;建立「生態親屬關係」的部落生活;強化原住民族意識;關心母語與音樂、文化的發展,以及關聯於原住民族的社會議題等。另外,本院也希望藉此基金會,接辦政府公部門相關原住民族議題的案件,促進本院對原住民族實況的理解,為原住民族之發展提出建言。
(七)積極籌設「亞洲太平洋原住民神學與文化研究推廣中心」

有鑑於台灣原住民族群在民族的特性、人種、文化習俗、語系、宗教禮儀上,皆與南島民族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本院積極籌設「亞洲太平洋原住民神學與文化研究推廣中心」,盼望藉此從事有關南島文化的各項研究,也把台灣原住民族的神學覺醒、民族的自決與認同、土地的倫理、宣教神學等,跟南島民族的教會分享。其實,台灣原住民的社會運動,跟國際原住民族的社會運動關係密切。普世教會協會「族群平等」之神學,與聯合國聲明的「民族自決」等普世價值,鼓舞了世界原住民的覺醒與自決運動,也促進台灣原住民族的自我認同。此外,聯合國特別把1993年訂為「國際原住民年」,以呼籲各國政府重視原住民族的人權與自治,並且一年一次舉辦「聯合國國際原住民會議」,討論如何保障原住民族的人權、教育、文化、傳統習慣、土地、經濟、自治、自決、語言、政治的參與,這也激勵了台灣原住民的心志。本院期盼藉此中心之設立,能夠協助本院師生參與國際原住民社會的運動,拓展神學教育的國際視野,進而也參與國際原住民社會的運動。期待有朝一日,本院可以成為南島民族社會與宗教領袖的訓練中心。

(八)高標準人格養成的「 神學教育」

神學教育當以高標準、高水準的目標來訓練神學人的品格。也就是說,神學教育也是一種人格的教育,是在型塑有膽識、有使命感、有愛心、有信心、是非分明、有正義感、負責任、肯吃苦、樂於服務和奉獻,以及追求神聖生活之品格的傳道人。這就是為什麼玉山神學院一開始就重視用勞動服務來美化自己的校園,以培養神學人勞動工作的責任、耐力來改造生活環境之精神,又「每學期舉行三天的勞動服務,培養勞動、服務、奉獻之精神。」為此,玉神人常常以「不怕風,不怕雨」為玉山神學院的精神為榮。當然這不是說,要對抗或宰制自然,乃是要「勞其體膚,苦其心志」地訓練出負責任,不怕吃苦、樂於服務、犧牲奉獻之品格的傳道人。這樣高水準的人格教育,無非是要使原住民的傳道人培育出如同使徒保羅所說的:「別讓人小看年輕。無論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和純潔各方面都要作信徒的榜樣。」

更清楚地說,人格培育的神學教育最基本的理想是要培育一個真正從心理愛上帝又愛人的人。因為這是聖經神學基本的精神,正如耶穌說「你要全心、全情、全意愛主你的上帝」,「你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倘若發自內心真正「愛上帝又愛人的人」,他就會知道怎麼愛自己的同胞,也懂得怎麼樣服務自己的同胞,更曉得自己是為原住民和教會而存在的。這就是楊啟壽牧師所說的玉神學院存在的價值,他說:「我們是特為此時此地之山地教會和民族而存在」。另外他也指出原住民神學教育的理想,是「最基本的理想是培育一個真正從心裏愛上帝的人。倘若一個人真正了解信仰認識上帝,他就能真正發自內心去愛人,這也是目前我們社會最需要的。任何一個地方要成為眾人所嚮往之理想的地方,都必須要有一個肯犧牲委身的領袖。

如目前原住民的社會最需要能真正認同民族的領袖,願將一生奉獻在自己的鄉土及族人身上,盡心盡力的改善在文化生活的困難。這是我對學生最大的期盼,也是我的教育理想。用這方式培育學生成為上帝所重用的僕人。」所以,從事原住民神學教育者,要很清楚的知道他把神學教育的內涵,由為教會轉向為原住民存在的神學教育,當放棄酗酒、抽菸、賭博、貪婪、姦淫、放蕩、嚼檳榔、暴力等陋習,以追求神聖生活之品格的傳道人。這樣的轉向,深深地影響原住民教會在過去二十餘年來的原住民的覺醒和社會運動,以爭取自己存在的尊嚴和價值。因此,從玉山神學院所作的神學教育之經驗,她不僅僅是努力在建設原住民高水準的神學、高標準的人格養成,更重要的是也開創了理想的原住民神學教育是為原住民和教會而存在的一所神學院。

結語

玉神在眾教會的支援下,從事原住民神學與社會教育已七十六年。玉神將繼續努力使神學院成為基督徒社群參與上帝的宣教的裝備者(facilitator),和「使之能夠成就事工的人」(enabler)。換句話說,讓玉山神學院藉著各種事工真正可以賦予智能(empower),使基督徒社群具有能力參與上帝國的宣教,共同為台灣多元族群社會的建立貢獻心血,榮耀上主的聖名。
TOP